呼伦贝尔市历史沿革

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亦称达赉湖)和贝尔湖(一说,“呼伦”系突厥语,意为“海、湖”,“贝尔”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雄水獭”)。今所辖区域西部,中华民国前期为黑龙江省下设之呼伦道;东部属黑龙江省龙江道。东北沦陷时期,被划为兴安北分省和兴安东分省。

1949年设立呼纳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54年5月,由呼纳盟和兴安盟合并设立呼伦贝尔盟,共辖3市、13旗、1县。盟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市。1958年6月,改为盟公署,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1967年12月,盟公署被盟革命委员会所取代。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属的呼伦贝尔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除外)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共2市、12县,即:海拉尔市、满洲里市、扎赉特旗、阿荣旗、布特哈旗、喜桂图旗、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970年4月,将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7月的原行政区划,将呼伦贝尔盟及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从7月1日起正式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6年?,呼盟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267.4万人,蒙古族占7%。有汉、蒙古、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伦春等35个民族。行政公署驻海拉尔市。辖海拉尔、满洲里、扎兰屯、牙克石、额尔古纳、根河6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鄂伦春、鄂温克族3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新巴尔虎左、陈巴尔虎、阿荣4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呼伦贝尔盟总人口2687228人;其中:海拉尔市262184人、满洲里市181112人、扎兰屯市409051人、牙克石市405806人、根河市157337人、额尔古纳市87829人、阿荣旗304210人、莫力达瓦族自治旗294501人、鄂伦春自治旗292097人、鄂温克族自治旗146808人、新巴尔虎右旗36764人、新巴尔虎左旗41647人、陈巴尔虎旗67882人。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的批复》(国函[2001]130号)同意撤销呼伦贝尔盟和县级海拉尔市,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海拉尔区。10月2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内政发[2001]122号文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呼伦贝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的通知》。2002年3月,呼伦贝尔盟正式撤销,呼伦贝尔市挂牌成立,实行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6年末,全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69.96万人。辖13个旗市区,其中1个区、5个市、7个旗;49个镇(含1个矿区),15个乡(其中13个民族乡),9个苏木(其中1个民族苏木),38个街道。市政府驻海拉尔区。

2009年,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千米。辖13个旗市区,其中有1个区(海拉尔区),5个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7个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49个镇(含1个矿区),15个乡(其中13个民族乡),9个苏木(其中1个民族苏木),38个街道。市政府驻海拉尔区。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等十旗区部分苏木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关于呼伦贝尔市分设部分苏木乡镇的批复》两文件。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