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沿革

  桓仁是以历史上古国的州府之称而命名。唐朝渤海时代的桓州以及高句丽时代的桓都,均为今名桓仁之渊源。战国至秦代为扶余族、高句丽部落活动地区。汉属玄菟郡。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均被高句丽所据。唐属安东都护府仓岩州管辖,元和十五年(820年)属渤海桓州桓都县。辽属东京道桓州。金属婆速府路。元属辽阳行省的沈阳路。明代属奴儿干都司,为女真族活动地区。
  清属奉天府兴京厅。光绪三年(1877年)始建怀仁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改桓仁县,以古桓州得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属安东省。1947年建立桓仁县人民政府,属安东省辖。1949年划归辽东省通化地区领导。1954年桓仁县属辽宁省安东地区领导。1958年划归本溪市,1966年划归丹东市,1975年划归本溪市。1989年9月7日,撤销桓仁县,设立桓仁满族自治县。

  1997年,桓仁满族自治县面积3504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10个镇、8个乡:桓仁镇、二棚甸子镇、普乐堡镇、八里甸子镇、木盂子镇、铧尖子镇、二户来镇、五里甸子镇、拐磨子镇、沙尖子镇、向阳乡、雅河乡、四道河子乡、六道河子乡、黑沟乡、北甸子乡、业主沟乡、四平乡。县政府驻桓仁镇。
  1998年,设立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区街道(注:不是正式的街道,但行使部分街道的功能,辖有社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桓仁满族自治县总人口293505人,其中:桓仁镇69480人,二棚甸子镇14741人,普乐堡朝鲜族镇13019人,沙尖子镇19407人,五里甸子镇10911人,二户来镇20266人,铧尖子镇14095人,木盂子镇12509人,八里甸子镇17126人,拐磨子镇16138人,雅河朝鲜族乡19542人,向阳乡9204人,六道河子朝鲜族乡11209人,四河乡8111人,黑沟乡12067人,业主沟乡9123人,北甸子乡6535人,四平乡10022人。
  2002年1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2002]15号)批复:撤销桓仁镇、四道河子乡、六道河子乡,合并设立桓仁镇;撤销拐磨子朝鲜族镇,设立拐磨子镇;撤销普乐堡朝鲜族镇,设立普乐堡镇。调整后,桓仁满族自治县辖10个镇(桓仁、二户来、铧尖子、木盂子、八里甸子、二棚甸子、沙尖子、五里甸、拐磨子、普乐堡)、6个乡(黑沟、北甸子、雅河、业主沟、四平、向阳),150个村、22个社区。
  2005年8月3日,辽宁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桓仁满族自治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辽政[2005]210号)同意撤销四平乡、二棚甸子镇,合并设立二棚甸子镇,镇政府驻地东风社区,区域面积314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8个行政村。2005年底,桓仁满族自治县辖10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桓仁镇、普乐堡镇、二棚甸子镇、沙尖子镇、五里甸子镇、二户来镇、铧尖子镇、木盂子镇、八里甸子镇、拐磨子镇、雅河朝鲜族乡、向阳乡、黑沟乡、业主沟乡、北甸子乡。
  2006年5月8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本溪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辽政[2006]94号)批准:撤销木盂子镇、铧尖子镇、二户来镇,合并设立华来镇;区划调整后,华来镇区域面积600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二户来村(本站注:以原木盂子镇辖区设立木盂子管理区,设有管理委员会,管辖原木盂子镇各村)。撤销业主沟乡、拐磨子镇,合并设立古城镇;区划调整后,古城镇区域面积325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拐磨子村。
  2007年7月7日,本溪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桓仁五女山经济资源开发区,属市级开发区。其管理委员会是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