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镇

2012年,将原老边区的大水塘村(约5.48平方千米,人口18000人)划入西市区,将原老边区的光明村(约3平方千米,人口8558人)、董家村(约1.1平方千米,人口888人)、新兴村(约1.13平方千米,人口1208人)、大兴村(约3.68平方千米,人口1360人)共4个村整建制划入站前区。调整后的路南镇资料有待更新。

【概况】路南镇位于老边区西部,东接柳树镇和示范场,南邻沿海街道(原二道镇)、营口盐场,西连营口市站前区,北靠边城镇、大石桥市水源镇。南北约13千米,东西约12千米,总面积82.7平方千米。辖崔家席坊、马圈子、韩家学坊、欢心甸、太和庄、白庙子、大水塘、前塘旗堡、后塘旗堡、老爷庙、江家、城子、赵家平房、新立、钢铁、光明、大兴、新兴、董家19个行政村。镇域地势平坦,为滨海及河套堆积平原。平均海拔3.44米。有营柳河、路南河、引俸河、民兴河、盐场外围河5条河流。中长铁路营口支线和营大、营鞍、营盖、六三等公路过境。

【沿革】镇因位于营大公路以南而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境内村屯分别为盖平县(36个自然屯)和海城县(10个自然屯)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镇域归营口直隶厅管辖。1913年,营口直隶厅改为营口县。1938年,营口市政筹备处与营口县公署合并成立营口市公署,境内村屯分别归营口市、盖平县、海城县管辖。1946年,成立营口县,境内原由海城、盖平两县管辖的村屯划归营口县。

1956年,境内成立3个乡,即营口市第五区路南乡、农场乡和营口县柳树区江家房乡。1957年,江家房乡划归营口市第五区。1958年9月,路南、农场、江家房3个乡改为营郊公社下属的3个生产大队。1959年8月生产大队改为管理区。1961年设立柳树、老边和路南3个公社,属营口市郊区。1983年8月,路南公社改为路南乡。1992年1月1日,撤销路南乡设立路南镇。1996年,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4.4万人,辖崔家、马圈子、韩家、白庙子、大水塘、欢心甸、太和、前塘、后塘、江家、城子、老庙、新立、赵平、钢铁、光明、董家、新兴、大兴19个行政村。2003年,全镇人口14969户40347人,辖19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210811101:~200 121崔家席坊村 ~201 112马圈子村 ~202 112韩家学坊村 ~203 111欢心甸村 ~204 112太和庄村 ~205 112白庙子村 ~206 112大水塘村 ~207 220前塘旗堡村 ~208 220后塘旗堡村 ~209 220江家房村 ~210 220城子村 ~211 220老爷庙村 ~212 220赵平房村 ~213 220新立村 ~214 112光明村 ~215 112钢铁村 ~216 220新兴村 ~217 220大兴村 ~218 220董家村

【崔家席坊村】清初,有户崔姓由山东黄县迁此定居,以编织苇席为生,村由此得名。位于老边区政府西6千米,东靠后塘旗堡村,南邻马圈子村,西与营口市区接壤,北接营大公路。2003年,全村面积2.3平方千米,有12个村民组

【马圈子村】清初,韩家学坊韩姓和崔家席坊李姓的此地建圈养马放牧,故得名马圈子。位于路南镇政府南1千米。东靠后塘旗堡村,南邻韩家学坊村,西依欢心甸村,北接崔家席坊村。2003年,全村面积1.5平方千米,有6个村民小组,520户1413人。

【韩家学坊村】清初,韩姓由河北省永平府昌黎县迁此定居,后来韩姓在此设立私塾馆,由此得名韩家学坊村。位于路南镇政府南2千米,东靠前塘旗堡村,南依营口盐场,西邻太和庄村,北接马圈子村。2003年,全村面积3.3平方千米,有3个村民小组,896户2139人。

【欢心甸村】又称大欢心甸,原名大川心甸。清初,韩、刘、高、田姓由山东莱州府即墨县和河北保定府迁此定居,因有一河从村中草甸子穿过,河南岸韩、刘两姓居住,河北岸高、田两姓居住,故名川心甸。1948年改称欢心甸。位于路南镇政府西3千米,东靠马圈子村,南邻营口市渤海大街,西接营口市站前区万有街,北依营立交桥。2003年,全村面积1.8平方千米,有2个村民小组,1479户4058人。

【太和庄村】原名太平庄。清初,高姓兄弟俩和5个儿女由山东登州府迁此定居,后又迁来一户宋江姓,各户间相片和睦,故名太平庄,后改成太和庄。位于路南镇政府西南3千米。东靠韩家学坊村,南邻白庙子村,西接营口市区,北与欢心甸村接壤。2003年,全村面积1.9平方千米,有8个村民小组,1032户3121人。

【白庙子村】清初,有张、王两户分别由河北永平府乐县张庄和山东登州府迁此定居,在家西面用白石头修座土地庙,故名白庙子。位于路南镇政府西南8千米,东靠营口盐滩,南至大水塘村,西依营盖公路,北与营口市和太和庄村接壤。2003年,全村面积5.9平方千米,有4个村民小组,1300户3600人。

【大水塘村】清初,有户丁姓由山东登州迁来此地定居,因家北有一水塘,故得名大水塘。位于路南镇政府西南10千米,东靠白庙子村,南邻二道镇二道沟村,西接营口造纸厂苇田和渤海湾,北接营口市区。面积5.5平方千米,2003年,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910户2640人。

【前塘旗堡村】清初,有户张姓由河北永平府栾州县迁此定居,当时境内有一水塘,故名塘堡。后又自永平府迁一户由姓,定居塘北圯(桥)旁,取村名塘圯,后传为塘旗堡。位于路南镇政府东南4千米,东靠江家村,南临营口盐滩,西接韩家学坊村,北与后塘旗堡村接壤。2003年,全村面积2.5平方千米,有9个村民小组,489户1480人。

【后塘旗堡村】位于路南镇政府东2千米,东靠城子村,南邻前塘旗堡村,西依马圈子村,北接营大公路。2003年,全村面积2.6平方千米,有3个村民小组,333户1070人,以汉族为主。

【老爷庙村】清初,有户李姓由山东登州府迁此定居,后又迁来3户,起名兴旺屯。1721年,由李姓主持在村中修了一座关帝庙,得名老爷庙。位于路南镇政府东8千米,东靠赵家平房村,南邻江家村,西邻城子村,北依营大公路。2003年,全村面积4.8平方千米,有6个村民小组,510户1780人。

【江家村】又称江家房村。清初,有户蒋姓由山东登州府黄县迁北定居,得名蒋家房。后又迁入江姓,因户数较多,清末改为江家房。位于路南镇政府东南6千米,东北靠老爷庙村,南邻营口盐滩,西依前塘旗堡村。2003年,全村面积5平方千米,有4个村民小组,570户1750人。

【城子村】因村内有一明代古城遗址而得名。位于路南镇政府3.5千米,东靠老爷庙村,南邻前塘旗堡村,西靠后塘旗堡村,北靠营大公路。2003年,全村面积5.3平方千米,有8个村民小组,564户1710人。

【赵家平房村】清初,有张、赵二姓由山东登州府蓬莱县和河北乐亭县迁此定居,赵姓建了一座小土平房居住,故名赵家平房。位于路南镇政府东9千米,东靠新立村,南邻营口盐滩,西接老爷庙村,北依营大公路。2003年,全村面积2.6平方千米,有2个村民小组,194户794人。

【新立村】原称薛家窝棚、陈家甸子。清初,有户薛姓由山东登州府迁此定居时搭一窝棚,得名薛家窝棚。另一户陈姓由山东登州府迁此定居于草甸上,得名陈家甸子。1973年10月,赵家平房管辖的薛家窝棚和陈家甸子两个自然屯划归老边示范场。1975年,薛家窝棚和陈家甸子合并成新立生产大队。1978年11月归路南公社管辖。1983年8月改为新立村。位于路南镇政府东9千米,东靠老边区示范场,南接柳树镇小平山村,西邻赵家平房村,北依营大公路。2003年,全村面积3.8平方千米,有2个村民小组,211户655人。

【钢铁村】原名侯家油坊村。清初,有户侯姓由山东青州府寿光县迁此定居,在此开设油坊,由此得名。1950年改为钢铁村。位于路南镇政府北3千米,东靠边城镇西英台村,南接崔家席坊村,西邻营口化纤厂,北依大石桥市水源镇大村村。2003年,全村面积3.1平方千米,有6个村民小组,1510户4210人。

【光明村】原名大官屯村。此地有明代古城遗址,曾出土一块青石,石铭“大官屯”。1956年改为光明村。位于路南镇政府西北3.5千米,东靠钢铁村,南邻营口化纤厂,西依营口造纸厂,北至营口市旱河桥与水源镇大沟村相接。2003年,全村面积2.9平方千米,有7个村民小组,1314户3516人。

【大兴村】原名大房身村。清初,王、于、孙、杨四姓由山东登州府富山县朱家村迁此定居。光绪年间,村中修了一座大庙,因基础高大,故名大房身。1950年改称大兴村。位于路南镇政府西北5千米。东靠营口造纸厂水库,南邻新兴村,西临辽河,北接大石桥市水源镇黑英村。2003年,全村面积3.7平方千米,有4个村民小组,365户1142人。

【新兴村】原名鸡爪沟。清初,胡、刘二姓由东登州府和河北天津府黄沙垞子先后迁此定居,因村南有三个岔沟如鸡爪,故名鸡爪沟。1956年改为新兴村。位于路南镇政府西北4千米,东靠营口造纸厂,南至辽河,西邻大兴村,北接营口造纸厂水库和董家村。2003年,全村面积1.5平方千米,有4个村民小组,310户1000人。

【董家村】清初有户董姓由山东登州府蓬莱县董家庄迁此定居,得名董家村。位于路南镇政府西北2.5千米。东靠劳动河,南邻营口造纸厂,西接大兴村,北依庄林公路。2003年,全村面积1.6平方千米,有4个村民小组,144户605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