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市历史沿革

西汉地处苍海、玄菟郡境内。东汉和三国时期,为北沃沮地,后为高句丽占,属于高句丽。西晋时属肃慎(即挹娄)地。南北朝时,肃慎为勿吉(靺鞨),地属勿吉白山部。北魏时,继为勿吉地。隋和唐代初期,地属勿吉白山部,附于高句丽。唐和五代时期,属渤海显德府。辽代为东京道星显路的女真部领地。金代初期属上京路的速频路,后划归曷懒路,后期属东夏国的南京地。元代属开元路南京万户府。明代隶属奴尔干都司、布尔哈图等卫所。

清初将兴京、伊通以南,图们江以北地区列为禁山围场。1881年(光绪七年)废除对图们江以北地区的封禁令,设南岗招垦分局,施行移民兴边政策,公开招募朝鲜移民。19世纪末,朝鲜移民张仁硕、朴仁彦在今龙井市龙井街与六道河路交叉路口西北方向30米处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后来六道沟人把本村取名为“龙井村”。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局子街(今延吉市)设置延吉厅,隶属珲春副都统。1909年(宣统元年)将延吉厅改为延吉府,隶属吉林省东南路分巡兵备道。1913年,延吉府改称为延吉县,归吉林省延吉道尹公属管辖。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延吉县归吉林省延边督察专员公署办事处管辖。 1934年12月属伪间岛省。

1945年11月20日,成立延边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龙井为公署驻地;延吉县隶属于延边地区。1946年1月,延吉县隶属于吉辽省吉东分省。1946年7月属吉东专区。1947年2月15日属延边专区,9月25日属吉东专区。1948年3月,吉林省政府由延吉街迁至吉林市,将吉东专区改为延边专区。1952年9月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区,1955年12月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1983年3月24日,因延吉县与延吉市同名,经国务院批准,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县人民政府驻六道沟,即龙井镇。1988年6月1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11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民[1988]行批5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龙井县,设立龙井市(县级),以原龙井县行政区域为龙井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龙井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1913年,延吉县划为6个乡(志仁、尚义、崇礼、守信、勇智、春阳)、5个街(局 子街、铜佛寺街、瓮声砬子街、东盛涌街、三岔口街)、1个镇(山河镇)、59个屯。据1914年《延吉县志》载,全县总人口115961人,其中朝鲜族65855人。1929年,延吉县公署改称为延吉县政府,改乡为区。1934年末,全县6个区共辖13个市(街)、29个乡、469个村。

1945年8月下旬,设立临时延吉县政府,行政区划沿用街村制;将和龙县勇化村划分出勇新村,归延吉县管辖;11月,成立延吉县民主政府(人民政府),驻延吉街(延吉市),辖延吉、龙井、图们、明月4个市及18个区,区下设乡。1948年5月,将县内各区政府改为区公所。1949年4月,县内各市政府和区公所改称为市、区人民政府;6月,将明月市、风宁(亮兵区)、福兴区划归安图县管辖。

1950年9月,将县内16个区名称改为按序数排列。1950年10月,延吉县人民政府驻地从延吉市迁往龙井市(区级市)。1953年5月4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设立县级延吉市。1955年4月,将延吉市管辖的长白、东光、兴安等3个乡归划延吉县管辖;7月,将延吉县16个区的序数排列称呼恢复原地名称呼;11月,又将长白、东光、兴安3个乡划归吉延市管辖。

1956年3月,延吉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延吉县人民委员会;将全县2个市、16个区划分为6个镇、38个乡;4月,将乡、镇人民政府改为人民委员会。1958年4月,将全县6个镇、38个乡调整为5个镇18个乡;8月,在东盛涌乡成立全县第一个公社;9月,全县5个镇、18个乡重新组合成立了18个公社;10月12日,将依兰、烟集、长安等公社划归延吉市管辖;11月,将石门公社划归安图县管辖。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