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历史沿革

辽置乌州爱民县,治今双辽境内西部,后废。清初系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部左翼中旗、后旗达尔汗王及勒葛合亲王的游牧处所。同治元年(1862年),温都尔(郡)王先后将荒地放垦,户口、村落日渐增多。同治五年(1866年)属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属昌图府。

光绪六年(1880)设郑家屯分防主簿,属昌图府康平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康平县、奉化县(今梨树县)部分地区置辽源州,治所郑家屯,属昌图府。宣统元年(1909)辽源州属洮昌道;设双山安垦局。1913年辽源州改为辽源县,同年(一说1914年)置双山县(治所双山镇)。1940年双山、辽源两县合并,各取其县名首字,称双辽县,属奉天省。1941年属四平省。

1945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东北局筹建辽北省,11月3日,辽北省正式成立。双辽县民主政府成立。驻郑家屯镇。隶属于辽北省辽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亦驻郑家屯。1946年6月,划归辽吉区第二专区。1947年5月,双辽县获得解放;10月,划归辽北省二专区。1948年10月,划归为辽北省直辖县。1949年1月,双辽县人民政府成立;5月辽北、辽西合并,双辽县归辽西省管辖。

1954年7月,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办字1336号]关于贯彻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的实施方案确定,从原辽西省将双辽县划归吉林省直辖。1955年2月,辽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双辽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7月3日,双辽县由吉林省直辖县划归白城专区管辖。1958年10月23日,划归新设立的四平专区(1971年改为四平地区)管辖。1968年,撤销双辽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双辽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撤销双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双辽县人民政府。1983年,撤销四平地区,设立四平市(地级),双辽归四平市管辖。1996年5月20日,民政部(民行批[1996]32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双辽县,设立双辽市(县级)。以原双辽县的行政区域为双辽市的行政区域。同年6月7日,吉林省政府(吉政函[1996]63号)文件通知双辽市设立后由四平市代管。

 

1945年10月,组建辽源、双山两个县:辽源县设城关(郑家屯)、金宝、张家、高家炉、雁翎、卧虎、茂林7个区;双山县设城关(双山)、新立、安边、服先、孔家、丰宝6个区。194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决定将辽源县的城关区(郑家屯)划出来成立了辽源市,下设七个区(第一至第七)。1946年3月西满分局向北转移,同时撤销辽源市;5月,辽源、双山两县的党、政、军机关战略北移;5月23日国民党军占领了郑家屯和双山县城,不久占领了辽源、双山两县的大部分地区。

1947年5月24日,双山、辽源两县先后彻底解放(第二次解放),成立了双辽县。设12个区:城关区、张家区、高家炉区(后改高金区)、雁翎区、新立区、双山区、敖卜区、卧虎区、安边区、孔家窑区、服先区、茂林区、含6个街、189个村。1948年9月建立区、村政权组织。

1950年初,将12个区调整为9个区:一区(郑家屯)、二区(张家)、三区(高家炉)、四区(柳条)、五区(双山)、六区(先驻安边后驻望杏)、七区(服先)、八区(茂林)、九区(卧虎),含6个街、122个村。1955年合作化时,全县组建568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改为12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少数乡实现了一乡一社。

1956年1月,将原一区(郑家屯)改为郑家屯镇,3月撤销了原二、三、四、六、八、九6个区,保留了双山(五区)、服先(七区)两个区。成立了37个乡(小区)和两个乡级镇。37个乡、镇是:通德、柳条、山丁、新立、三合、石头山、山玻璃、秀水、安仁、永加、合作、桂花、勤民、服先、耕耘、新甸、兴隆、建设、吉兴、前进、城乡、公安、玻璃山、那木斯、太平、红旗、三江、王奔、桑树、三巨、新发、永兴、靠山、二龙山、卧虎、土山、佐岭乡和双山、茂林两个乡级镇。1956年6月,茂林镇划归长岭县管辖。

1958年9月,组建郑家屯、王奔、双山、卧虎、服先5个公社(大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管辖41个管理区,95个生产大队,575个生产队,共有34922户、173315人。1961年1月,茂林镇重新划归双辽县管辖,成立茂林公社。1961年3月,将全县6个公社划分为郑家屯、建设、王奔、太平、红旗、柳条、双山、永加、秀水、服先、兴隆、向阳、茂林、桂花、卧虎15个公社,管辖129个生产大队,704个生产队。1962年4月,郑家屯公社改为郑家屯镇。

1963年3月,新设立那木斯、新立、玻璃山3个公社;全县共有公社17个,镇3个(郑家屯、双山、茂林),其中双山、茂林2镇为公社辖镇。1966年撤销双山镇,1967年撤销茂林镇。1968年1月,全县辖1个镇、16个公社、153个生产大队。1978年2月恢复茂林镇。1980年初,全县辖2个镇、17个公社、2个场,176个生产大队,995个生产小队。1982年恢复双山镇。1984年将公社改为乡、镇。1984年11月,将卧虎乡、服先乡改为镇建置。

1985年12月,全县辖5个镇、15个乡:郑家屯镇、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双山乡、建设乡、那木斯蒙古族乡、红旗乡、王奔乡、新立乡、东明乡、柳条乡、永加乡、秀水乡、兴隆乡、茂林乡、向阳乡、桂花乡、玻璃山乡,共有177个村。境内还有四平市所属的三个国营企业单位:吉林省双辽种羊场(下设3个分场)、国营双辽农场(下设3个分场和农场畜牧场)和国营双山鸭场。

1988年9月,全县辖5个镇、14个乡,176个村。1992年11月21日,撤销王奔乡、红旗乡,设立王奔镇、红旗镇(12月24日双政发[1992]81号《关于将王奔乡、红旗乡改为镇建制的通知》)。1995年7月18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玻璃山乡、兴隆乡,设立玻璃山镇、兴隆镇。(双政发[1995]28号《关于玻璃山乡、兴隆乡撤乡设镇的通知》)

1995年12月,双辽县辖9个镇、9个乡、1个民族乡:郑家屯镇、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红旗镇、王奔镇、玻璃山镇、兴隆镇、建设乡、茂林乡、柳条乡、东明乡、秀水乡、桂花乡、新立乡、那木斯蒙古族乡、向阳乡、永加乡。共有98个居委会、182个村委会。

1996年,吉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郑家屯镇设立郑家屯等五个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吉民行[1996]6号)同意撤销郑家屯镇,设立郑家屯、辽西、辽北、辽南、辽东5个街道办事处。同年将红旗镇的丰巨村、勃山村、金良村,卧虎镇的山场村,划入双辽市城区(10月31日批复)。1997年,撤销东明乡,设立东明镇(2月21日吉民行批[1997]1号)。1999年12月,双辽市辖5个街道、9个镇、9个乡,190个村。

2000年,撤销茂林乡、桂花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茂林镇管辖;撤销秀水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双山镇管辖;撤销建设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和辽西街道管辖的巨丰村、辽南街道管辖张家村的张家屯划归那木斯蒙古族乡管辖(吉民行批[2000]5、8、9号)。至此,双辽市辖5个街道、9个镇、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404499人,其中:郑家屯街道35194人、辽东街道12056人、辽西街道22512人、辽南街道32022人、辽北街道21148人、茂林镇42549人、双山镇41482人、卧虎镇27038人、服先镇15935人、红旗镇10155人、王奔镇22887人、玻璃山镇18057人、兴隆镇12984人、东明镇17300人、那木乡20002人、柳条乡15897人、新立乡14885人、永加乡11465人、向阳乡10931人。

2003年,双辽市面积3121.2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辖5个街道、9个镇、5个乡:郑家屯街道、辽东街道、辽南街道、辽西街道、辽北街道、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红旗镇、王奔镇、玻璃山镇、兴隆镇、东明镇、柳条乡、新立乡、那木斯蒙古族乡、向阳乡、永加乡,共有189个行政村。

2005年,撤销向阳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服先镇管辖;撤销红旗镇,设立红旗街道,将原红旗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红旗街道管辖。

2006年1月,双辽市辖6个街道、8个镇、4个乡:郑家屯街道、辽西街道、辽北街道、辽南街道、辽东街道、红旗街道、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王奔镇、兴隆镇、东明镇、玻璃山镇、服先镇、柳条乡、新立乡、永加乡、那木斯蒙古族乡。共有29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22个)、190个行政村。

2007年末,双辽市总人口389461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420865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