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市历史沿革

安达市驻地原名“谙达店”。安达是蒙古语“谙达”的音转,意为“伙伴”或“朋友”。清末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修建车站,因附近有“谙达店”,取其谐音,称安达站。设治时,因境内有安达站,故取名安达厅。【安达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安达是蒙语“谙达”的转音,是蒙古的官名。另一种说法是:安达取于东清铁路所经的安达站。含有“平安到达”的意思。】

清初,安达一带,为杜尔伯特旗游猎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横穿杜尔伯特境,于“谙达店”附近设安达站。1906年2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龙江将军奏准,于蒙属杜尔伯特旗和黑龙江将军属地交界处,设置安达厅。厅署驻双安镇(今任民镇),隶属黑龙江分巡道。

1912年10月,于安达厅北境东集镇设东集镇稽垦局,办理荒务。1913年2月,奉令将安达厅改为安达县。由黑龙江省直辖。1914年6月,改隶龙江道。同年11月1日,将安达县所属东集镇稽垦局辖区划出,设置林甸设治局。1927年11月,将安达县喇嘛甸子车站以西地区划归泰康设治局管辖。1929年2月,改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37年将一区(城区)改为正亚街。同年5月,伪县公署由正亚街迁至安达站(后改为安达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初隶松江省,同年8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2月至9月,归黑嫩联合省第三专区管辖。黑嫩联合省分开后,改隶嫩江省。

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嫩江专区管辖。1959年1月,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喇嘛甸镇公社划归安达县管辖。1960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安达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同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达县,以原安达县全部行政区域和肇州县部分行政区域设置安达市。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撤销安达市,设置安达特区(对外仍沿用安达市的名称),恢复安达县。安达特区和安达县的管辖范围,由石油部和黑龙江省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安达县,以原安达市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安达县的行政区域。即:将原安达市所属的萨尔图、杏树岗、龙凤等油区划归安达市(安达特区)管辖;其余地区归安达县管辖。同年四五月份,省人民委员会下发通知,安达县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归松花江专区管辖;安达市(特区)人民委员会移驻萨尔图。同年12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安达县撤销天泉区和大同区,设置安达镇、大同镇。1978年4月,将兴隆泉、高台子、双榆树、八井子、葡萄花、庆阳山、老山头、祝三、大青山和大同镇等10个公社及红旗林场、立志办事处划归安达市(大庆)管辖。

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国函[1984]159号)。隶属绥化地区。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北抵林甸县,东与青冈县和兰西县接壤,南与肇东市和肇州县毗连,西与大庆市交界。1992年末,全市总面积3586.3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5平方千米。总人口4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2万人;满、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5%。市区分设6个街道办事处,农村设置8个镇、9个乡。市政府驻地市区正阳大街东段路北。(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有改动)

2000年,安达市辖10个镇、9个乡:安达镇、天泉镇、任民镇、老虎岗镇、中本镇、太平庄镇、万宝山镇、羊草镇、昌德镇、升平镇、青肯泡乡、火石山乡、四平山乡、吉星岗乡、文化乡、卧里屯乡、南来乡、燎原乡、先锋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达市总人口473091人,其中:安达镇190813人,任民镇24419人,天泉镇22397人,万宝山镇25245人,昌德镇19913人,升平镇22811人,羊草镇17656人,老虎岗镇13393人,中本镇12979人,太平庄镇10594人,文化乡9866人,四平山乡10601人,火石山乡13379人,吉星岗乡15980人,卧里屯乡17518人,青肯泡乡15840人,南来乡15920人,光锋乡4802人,辽源乡8965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