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历史沿革

  在汉代,现海口地面属珠崖郡玳瑁县(现琼山市前身)地,隋代以后划为琼山县地。到唐代,这里设白沙津(现海口市白沙门地方),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滩,设有古渡驿站,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南宋时,这里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浦,义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元代,海口浦便逐渐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洪武27年(1395年)开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相传在今海口市的得胜沙路一带,古称外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倭寇入犯海口,海府地区军民予以反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得胜海贼于外沙,故得名“得胜沙”。清咸丰年间据《天津条约》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道口。清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更形成发展。由于侨民日增,商贾云集,海口日见繁盛。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设市。1988年海南建省,定海口为省会市,升格为地级市。

  1995年底,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端、南渡江出海口,西邻澄迈县,东及南接琼山市,北濒琼州海峡。总面积237.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8.6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30万人。辖新华、振东和秀英3个县级区,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37.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8.6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30万人;农业人口9.74万人,非农业人口38.56万人;市镇人口38.56万人,农村人口9.74万人。。辖新华、振东和秀英3个县级区,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
  1996年底,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端,南渡江出海口,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总面积244.5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3.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3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9.93万人。辖新华、振东和秀英3个县级区,新埠、长波2个镇,城西、白龙、海秀、荣山、新海和丰南6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
  1997年底,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南渡江出海口西侧,东和南与琼山市接壤,西连澄迈县,北濒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陆地面积244.5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1.7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1.41万人。辖振东、新华、秀英3个县级区,新埠、长流2个镇,城西、白龙、海秀、荣山、新海和丰南6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
  1998年底,海口市陆地面积244.5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79万人。辖振东、新华、秀英3个县级区,新埠、长流2个镇,城西、白龙、海秀、荣山、新海、丰南6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
  1999年底,海口市陆地面积244.5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4.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4.38万人。辖3个县级区、2个镇、6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海口市陆地面积244.5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7.34万人。辖振东、新华、秀英3个县级区,6个乡,2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50个村委会,120个居委会。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海口市总人口830192人,其中:振东区356529人、新华区317508人、秀英区156155人。

  2001年7-8月,海口市将原有的6个乡、2个镇、15个街道办事处、120个居委会调整为3个乡、3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1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原有居委会120个调整为100个,原在城区中的14个村民委员会改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新华区:中山街道办事处和新华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中山街道办事处;划出城西乡管理区域中的工业大道以北部分增设金宇街道办事处。振东区:振东街道办事处和博爱南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博爱街道办事处;撤销白龙乡设白龙和国兴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出原海府路街道办事处管理区域中的机场路、机场西路、南航东路以南部分,增设蓝天街道办事处。秀英区:撤销荣山乡、丰南乡,合并设立西秀镇。
  2001年底,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端,南渡江出海口西侧,东和南与琼山市相连,西与澄迈县接壤,北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陆地面积244.5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4平方千米。辖振东、新华、秀英3个县级区,新埠、长流、西秀3个镇,城西、海秀、新海3个乡,17个街道办事处,114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常住人口83.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0.2万人(总户数172491户、总人口60201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720人)。

  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海南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92号):一、同意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划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二、秀英区辖海口市原秀英区的行政区域和原琼山市的石山镇、永兴镇、东山镇以及遵谭镇以海榆中线公路为界的西侧地区,区政府驻秀华路。三、龙华区辖海口市原新华区的行政区域和原琼山市的龙桥镇、龙泉镇、新坡镇、遵谭镇以海榆中线公路为界的东侧地区以及府城镇的薛村、大样村,区政府驻民声东路。四、琼山区辖原琼山市的府城镇(薛村、大样村除外)、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旧州镇、三门坡镇、甲子镇、大坡镇和海口市原振东区的国兴街道以及蓝天街道的米铺居委会、道客居委会,区政府驻建国路。五、美兰区辖海口市原振东区的行政区域(国兴街道和蓝天街道的米铺居委会、道客居委会除外)和原琼山市的灵山镇、美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区政府驻振兴路。11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划。12月,海口市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完成第一届党委、人大、政府领导人选举。2003年1月1日,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正式挂牌运作。
  2002年,海口市8个乡镇调整为5个。(1)西秀镇与新海乡的荣山寮村委会、新海村委会合并,设立西秀镇,镇政府驻原西秀镇;(2)长流镇与新海乡的镇海村委会合并,设立长流镇,镇政府驻原长流镇;(3)撤销海秀乡,设立海秀镇,其行政区划不变;(四)撤销城西乡,设立城西镇,其行政区划不变;(5)新埠镇原行政区划不变。(本站收集到资料之间有矛盾:年鉴资料:新海乡、白龙乡、荣山乡、丰南乡合并,设立西秀镇;撤销海秀乡,设立海秀镇;撤销城西乡,设立城西镇。)
  2002年底,海口市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县级区,辖24个镇(长流镇、新埠镇、城西镇、西秀镇、海秀镇、灵山镇、美兰镇、大致坡镇、甲子镇、三门坡镇、龙泉镇、龙桥镇、三江镇、云龙镇、红旗镇、大坡镇、旧州镇、龙塘镇、新坡镇、永兴镇、遵谭镇、东山镇、石山镇、府城镇)和17个街道办事处(博爱街道、白龙街道、国兴街道、蓝天街道、海府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街道、和平南街道、中山街道、大同街道、金贸街道、海垦街道、滨海街道、金宇街道、秀英街道、海秀街道),境内有东昌、红明、三江、桂林洋4个国有农场。陆地面积230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2.6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4.4万人。

  2003年底,海口市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县级区,辖24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境内有4个国有农场。陆地面积230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6.9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9.19万人(总户数375514户、总人口13919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0519人)。
  2004年底,海口市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县级区,辖24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136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境内有4个国有农场。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1.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3.07万人(总户数395972户、总人口14306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2506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