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历史沿革

临漳古称邺。今临漳一带,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战国属魏。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汉高祖始置邺县。西晋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临漳,因地临漳河而得名。

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隶属相州。唐宋时邺县和临漳县属相州邺郡。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县名迄今未变。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属彰德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民国初年,隶属河南河北道,道治在卫辉;民国13年废道,直属河南省。1949年后,属邯郸专署。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置临漳县。1993年后归邯郸市辖。

1984年3月,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4月,临漳县撤销23个公社,设立城关镇和南东坊等22个乡;5月,省政府批准设立孙陶镇、柳园镇、称勾镇、南东坊镇。1987年12月28日,经省政府同意:城关镇更名为临漳镇。

1996年,撤销坊表乡,并入临漳镇;撤销韩村乡,并入孙陶镇;撤销马村乡,并入柳园镇;撤销楼阳乡,并入称勾镇;撤销阁刘乡,并入柏合乡;撤销三皇庙乡、贾河口乡,并入张村乡;撤销倪辛庄乡,并入习文乡;撤销苏村乡,并入砖寨营乡。调整后,临漳县辖5个镇、9个乡:临漳镇、孙陶镇、柳园镇、南东坊镇、称勾镇、习文乡、西羊羔乡、杜村乡、狄邱乡、张村乡、柏合乡、砖寨营乡、香菜营乡、章里集乡(同年末部分乡镇的标准名称分别改为:孙陶集镇、称勾集镇、柏鹤集乡、张村集乡)。面积750平方千米,人口约54.8万人,县政府驻临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临漳县常住总人口572777人,其中:临漳镇75126人,南东坊镇24349人,孙陶集镇54617人,柳园镇53056人,称勾集镇41365人,狄邱乡27660人,张村集乡50456人,西羊羔乡21014人,香菜营乡29270人,杜村集乡45593人,章里集乡36818人,习文乡34361人,砖寨营乡41099人,柏鹤集乡37993人。

2003年末,临漳县总人口59.08万人。辖临漳、南东坊、称勾集、孙陶集、柳园5个镇和狄邱、张村集、西羊羔、章里集、香菜营、杜村集、柏鹤集、习文、砖寨营9个乡,425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临漳县常住总人口600600人,其中:临漳镇86979人,南东坊镇25116人,孙陶集镇57385人,柳园镇59424人,称勾集镇41591人,狄邱乡28702人,张村集乡51849人,西羊羔乡22219人,香菜营乡30020人,杜村集乡44830人,章里集乡36512人,习文乡37008人,砖寨营乡40727人,柏鹤集乡38238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