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为晋国东阳地的“边陲之地”。西汉初年始置南宫县,属巨鹿郡,位今址西北部,境域约为今域一半。因周代“八士”之一的南宫适(kuo)封邑于此,汉高祖取其复姓为县名。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张买以其父有功绩被封为南宫侯,南宫县改称南宫国,建置仍与县同。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复置南宫县,属冀州刺史部信都国。新莽时期(9-24年)南宫改称序下。

东汉初恢复南宫县名。东汉后期境域扩大,缭县(今境域中部一带)、信城县北部(今境域东南部一带)、堂阳县东南部(今境域西北部一带)陆续纳入南宫县境,时与今境域基本一致。西晋初,废南宫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复置南宫县,属冀州长乐国。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南宫县归属后赵政权。此后,先后归属前燕、前秦、后燕、北魏政权。北朝太武帝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经县(今河北省威县一带)并入南宫县。不久复析出。北齐天保七年,南宫县被废。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设南宫县,仍隶属冀州。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南宫县省入新河县,熙宁六年(1073年)复置南宫县,新河县省入为镇。金属河北东路冀州。元太宗四年(1232年),析南宫原新河地设新河县。实行“行省制度”后,南宫县属中书省真定路冀州。明隶属真定府冀州。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浊漳河泛滥,南宫县城被淹,迁址至飞凤岗(即今址)。清隶属直隶省冀州。

1913年,属冀南观察使辖。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南宫县直属河北省。八路军东进纵队于1938年2月进驻南宫县城,建立“南宫县抗日政府”,8月14日在南宫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辖51个县。1940至1944年,曾析设垂杨县,后还属。1945年5月南宫解放,恢复南宫县制,隶属冀南四专署。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和邢台专区建立,南宫划归邢台专区;1958年4月邢台专区撤销,南宫县归为邯郸专区;1961年5月复设邢台专区(1970年改称邢台地区),南宫县还属。1958年威县、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1年析出复置威县、清河县,同时新河县并入,东南部分乡镇归清河县;1962年均还属。

1986年3月5日,南宫县撤县设市。下辖凤岗、南杜、北胡、西丁4个街道,苏村、大高村、垂杨、段芦头4个镇和小石柏、大召、大村、陈村、南便村、独水张家庄、高家寨、大潘庄、大屯、王道寨、开河、孙村、前刘邱村、西乔村、后双炉、明化镇、红庙狼冢、薛吴村、郝家屯、王门庄、张侯疃、徐马寨、董家庙、前紫冢24个乡。

1990年,明化镇乡改为明化镇。1996年,扩镇并乡,全市调整为4个街道、5个镇、6个乡,即凤岗街道、南杜街道、北胡街道、西丁街道、苏村镇、大高村镇、明化镇、垂杨镇、段芦头镇、前紫冢乡、南便村乡、大村乡、大屯乡、王道寨乡、薛吴村乡。全市面积854平方千米,人口约45.8万人,市政府驻凤岗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宫市常住总人口467356人,其中:凤岗街道68040人,南杜街道12360人,北胡街道22065人,西丁街道12079人,苏村镇24084人,太高村镇23236人,垂杨镇40459人,明化镇33017人,段芦头镇48642人,大村乡26789人,南便村乡31885人,大屯乡23817人,王道寨乡25907人,薛吴村乡33848人,前紫冢乡41128人。

2004年,前紫冢乡改为紫冢镇。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6个镇、5个乡:凤岗街道、南杜街道、北胡街道、西丁街道、苏村镇、大高村镇、垂杨镇、明化镇、段芦头镇、紫冢镇、大村乡、南便村乡、大屯乡、王道寨乡、薛吴村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南宫市常住总人口469030人,其中:凤岗街道74821人,南杜街道10816人,北胡街道20340人,西丁街道11097人,苏村镇22061人,大高村镇21344人,垂杨镇41567人,明化镇33787人,段芦头镇53364人,紫冢镇42196人,大村乡24468人,南便村乡30395人,大屯乡22557人,王道寨乡25377人,薛吴村乡34840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