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历史沿革

周置廪延邑。秦嬴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置酸枣县,以境内多棘而得名。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北齐并入南燕县。隋开皇五年(586年)复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延津县,以县北原有黄河渡口延津故名。金贞佑三年(1215年)升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属开封府。元至元七年(1270)州废。

清雍正二年(l724年)以河限故,由开封府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民国初废府设道,延津属豫北道。民国16年(1927年)撤道建制,延津直属河南省。1932年省下分行政区,延津属第四行政区。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后属河南省新乡专(地)区。1985年延津属新乡市。

1996年?,延津县面积946平方千米,人口43.5万,辖辖4个镇、14个乡:城关镇、丰庄镇、小店镇、东屯镇、僧固乡、高寨乡、石婆固乡、魏邱乡、司寨乡、王楼乡、朱寨乡、马庄乡、班枣乡、胙城乡、榆林乡、新安乡、塔铺乡、小潭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延津县总人口457771人,其中:城关镇34723人、小店镇35078人、丰庄镇32811人、东屯镇30846人、僧固乡34173人、高寨乡19324人、石婆固乡18579人、位邱乡20991人、司寨乡18967人、王楼乡28735人、朱寨乡20377人、马庄乡25774人、班枣乡16686人、胙城乡31952人、榆林乡26408人、新安乡15974人、塔铺乡22149人、小潭乡24224人。

2005年,延津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塔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石婆固乡管辖,石婆固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新安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小潭乡管辖,小潭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班枣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马庄乡管辖,马庄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高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司寨乡管辖,司寨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朱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魏邱乡管辖,魏邱乡政府驻地不变;将东屯镇的北张兴庄、贾堤,榆林乡的夏庄、冯堤、位堤5个村划归小店镇管辖。调整后,延津县辖4个镇、9个乡:城关镇、东屯镇、丰庄镇、小店镇;僧固乡、石婆固乡、魏邱乡、司寨乡、王楼乡、马庄乡、胙城乡、榆林乡、小潭乡。县境南北长45.5千米,东西宽42.5千米,总面积946平方千米。

2006年8月13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新政文[2006]104号):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3号)和《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4号),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其中:将延津县的小店镇整建制划归红旗区管辖。调整后,延津县辖12个乡(镇)。红旗区与延津县、新乡县的边界线:红旗区北部边界以卫河—兴隆街—东二环—平原路—小店镇的北部边界为界,西部边界以胜利路—化工路—和平路为界,南部边界以关堤乡的南边界、小店镇的南边界为界,东部边界以小店镇的东边界为界;延津县西边界以调整后的红旗区东边界为界。

全县辖3个镇、9个乡:城关镇、东屯镇、丰庄镇;僧固乡、石婆固乡、魏邱乡、司寨乡、王楼乡、马庄乡、胙城乡、榆林乡、小潭乡。共有5个居委会、336个行政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