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设毕节专区,专署驻毕节县。辖毕节、大定、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威宁、赫章等9县。1954年11月11日威宁县改设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改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8年大定县改名为大方县。1965年设水城特区(驻川兴寨)。毕节专区辖8县、1自治县、1特区。
1970年毕节专区改称毕节地区。将水城县并入水城特区,划归六盘水地区领导。毕节地区辖7县、1自治县。1993年,撤销毕节县,设立毕节市(县级),以原毕节县的行政区域为毕节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毕节地区总人口6327471人。其中:毕节市1128230人、大方县851729人、黔西县697075人、金沙县496063人、织金县825350人、纳雍县661772人、威宁彝回苗族自治县1056009人、赫章县611243人。
2003年末,毕节地区总人口712.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65万人。辖1个县级市、7个县(其中1个自治县),共有98个镇、6个街道、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186个居委会、4016个村委会。
2007年9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为毕节地委、行署派出的正县级机构,管辖范围包括大方县的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和黔西县的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仁和彝族苗族乡。
2007年末,毕节地区总面积26853平方千米,总人口734.27万人,辖8个县(市)、1个管委会(其中,县级市1个,自治县1个,管委会1个),98个镇、6个街道、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99个居委会、65个社区、3934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毕节地区常住总人口6537498人,其中:毕节市1137383人,大方县776324人,黔西县695947人,金沙县560575人,织金县784119人,纳雍县670272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263521人,赫章县649357人。2010年末,毕节地区常住人口654.57万人。
2011年2月18日,毕节双山新区正式挂牌成立,管辖范围包括毕节市的梨树镇、岔河镇和大方县的双山镇、响水乡和文阁乡的三元、常丰、太河、瓦厂四个村。同年,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毕节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代管毕节市的小坝镇。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的批复》(国函[2011]130号):一、同意撤销毕节地区和县级毕节市,设立地级毕节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七星关区碧阳大道518号。二、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市东街道东升路1号。三、毕节市辖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
2011年末,毕节市面积2685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51.73万人,常住人口65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71.24万人,辖8个县区、1个管委会,10个街道、101个镇、142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135个社区、3603个行政村。【注:黔西县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已获批,时未实施,全市实际共有6个街道、98个镇、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