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历史沿革

柳州“以地当柳星”故名。另据《旧唐书·地理志》:柳州以州界柳岭为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晋太康三年(282年)为郡治所。南朝齐(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大业元年(605年),马平县属桂林。大业三年(607年),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1946年设柳州市。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3]215号)同意将柳州地区的柳城、柳江2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1996年,柳州市面积5283平方千米,人口168万人。辖柳北、城中、鱼峰、柳南、郊区5区及柳江、柳城2县。市政府驻柳北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柳州市总人口2099840人。其中:城中区74764人、鱼峰区273589人、柳南区325893人、柳北区289416人、市郊区256730人、柳江县523300人、柳城县356148人。

2002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57号):撤销柳州市市郊区。将原郊区的长塘镇、沙塘镇、石碑坪镇、洛埠镇、白露乡和黄村乡白沙、黄村、雅莲3个村划归柳州市柳北区管辖,羊角山镇的水南、架鹤、鸡喇、社湾、阳和5个村和鸡喇居委会划归柳州市鱼峰区管辖,太阳村镇、西鹅乡和羊角山镇的新云、门头、帽合3个村以及黄村乡的渡口、基隆、磨滩3个村划归柳州市柳南区管辖,柳东镇和鱼峰区的潭中街道划归柳州市城中区管辖。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柳州市部分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桂政发[2002]40号)。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国函[2002]88号)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柳州地区设立地级来宾市并调整柳州市行政区划:撤销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兴宾区建设大道;来宾市设立兴宾区,以原来宾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宾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来宾镇前卫路;来宾市辖原柳州地区的忻城县、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兴宾区。原柳州地区的县级合山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将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调整后,柳州市行政区域面积扩大到1.86万平方千米,人口增加到348.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4.4万人。

2005年7月,柳州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和撤并城区部分乡镇改街道办事处,共撤销12个乡镇,新增10个街道。撤销柳江县福塘乡,原福塘乡管辖的福塘、龙范、高兴、北林、凤山、凤阳、桥木7个村委会整体归洛满镇管辖,原福塘乡管辖的三加村委会整体划归三都镇管辖;撤销柳城县洛崖乡,整体并入大埔镇,大埔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柳城县西安乡,整体并入东泉镇,东泉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鹿寨县龙江乡,整体并入寨沙镇,寨沙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融安县城东乡、大巷乡,整体并入长安镇,长安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侗族自治县周坪乡,整体并入古宜镇,古宜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城中区柳东镇,新设河东、静兰2个街道办事处;撤销鱼峰区羊角山镇,新设白莲、麒麟2个街道;撤销柳南区西鹅乡,新设南环、潭西2个街道,同时将原西鹅乡管辖的文笔、山头、西鹅、和平、长龙、老房6个村委会划归太阳村镇管辖;撤销柳北区黄村乡、白露乡,新设锦绣、白露、柳长、钢城4个街道。

201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同意调整柳州市鱼峰区和鹿寨县行政区划:将鹿寨县雒容镇整体划归柳州市鱼峰区管辖,鱼峰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其他城区行政区划不变。雒容镇位于鹿寨县城西南部,总人口6.8万人,总面积381平方千米,距离市区25千米。鱼峰区位于柳州市市区东南部,面积约122平方千米。此次区划调整后,鱼峰区行政区域面积扩大3倍,柳州市市区面积由658平方千米增加到1039平方千米(一说1016.75平方米)。

2012年2月22日,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柳州市柳北区洛埠镇整体划归鱼峰区管辖的批复》(桂政函[2011]307号)以及《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发[2012]35号)等文件精神,柳州市政府召开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宣布将柳北区洛埠镇整体移交给鱼峰区管辖,洛埠镇现行的管理模式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