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历史沿革

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十六国为仇池国地,北魏置仓泉、水南县,北周改水南为长道县。唐置汉源县,大历中为吐蕃占据。南宋移岷州于今县城西南,后改岷州为和州,因与淮南和州重名,又更名西和州。元降州为西和县。1958年撤销西和并入西礼县,1961年恢复西和县建置。

1996年,西和县面积18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4万人。辖2个镇、22个乡:汉源县 长道镇、石堡乡、西峪乡、大柳乡、苏合乡、卢河乡、兴隆乡、稍峪乡、马元乡、晒经乡、姜席乡、赵五乡、十里乡、何坝乡、河口乡、洛峪乡、喜集乡、大桥乡、蒿林乡、太石河乡、石峡乡、六巷乡、西高山乡。县政府驻汉源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西和县常住总人口365662人,其中,汉源镇24353人,长道镇13150人,大柳乡13883人,石堡乡19711人,西峪乡23047人,苏合乡17252人,芦河乡23136人,兴隆乡18495人,稍峪乡16822人,马元乡12471人,晒经乡4427人,姜席乡24593人,赵五乡12860人,十里乡25738人,何坝乡25569人,河口乡8795人,洛峪乡18653人,喜集乡7192人,大桥乡9108人,蒿林乡9165人,太石酒乡5808人,石峡乡9214人,六巷乡7067人,西高山乡15153人。

2004年,撤销大柳、赵五、河口、喜集4乡。调整后,西和县辖6个镇、14个乡: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姜席镇、石峡镇、洛峪镇、石堡乡、西峪乡、苏合乡、卢河乡、兴隆乡、稍峪乡、马元乡、晒经乡、十里乡、大桥乡、蒿林乡、太石河乡、六巷乡、西高山乡。

2008年末,西和县总面积1856.3平方千米。农村人口7.64万户37.24万人。辖6个镇、14个乡,384个行政村,1757个村民小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西和县常住总人口393272人,其中,汉源镇37284人,长道镇23940人,何坝镇32538人,姜席镇27098人,石峡镇11072人,洛峪镇29955人,石堡乡22621人,西峪乡24452人,苏合乡18901人,卢河乡23852人,兴隆乡19803人,稍峪乡18327人,马元乡13336人,晒经乡4361人,十里乡38961人,大桥乡9593人,蒿林乡9531人,太石河乡5442人,六巷乡5655人,西高山乡16550人。

2014年,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同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01号)批复同意撤销马元乡、大桥乡、西峪乡,设立马元镇、大桥镇、西峪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