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历史沿革

武威市历史沿革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 、媪围、苍松、宣围?(威?)10个县,治所在故臧。元封五年(前106),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北宋为西夏西凉府。清雍正二年(1724)置凉州府。民国时期先后为甘凉道、督察区、专员分署所在地,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等县。

1949年设武威专区,专署驻武威县,辖武威、永登、古浪、民勤、景泰、永昌等6县。1950年5月6日由永登县的天祝区设立天祝自治区(县级),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南冲寺(1951年迁驻安远驿);同年,原张掖专区所属张掖、民乐、山丹3县划入武威专区,辖9县、1自治区。1953年天祝自治区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

1955年7月,天祝藏族自治区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10月,武威专区撤销,与酒泉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1961年复设武威专区,专署驻武威县;将张掖专区所属武威、永昌、民勤3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划归武威专区;恢复古浪县;辖4县、1自治县。1963年原白银市领导的景泰县和兰州市领导的永登县划入武威专区。

1969年原属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右旗(驻额肯呼都格)划入武威专区,辖6县、1自治县、1旗。1970年武威专区改称武威地区,将永登县划归兰州市领导。1978年景泰县驻地从芦阳迁至一条山。1979年,将阿拉善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武威地区辖5县、1自治县。1986年6月,撤销武威县,设立武威市(县级)。

1996年,武威地区面积3.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82.4万人,公署驻武威市,辖民勤、古浪2县及天祝藏族自治县,代管武威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威地区常住总人口1836986人,其中,武威市946506人、民勤县302085人、古浪县367048人、天祝县221347人。

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47号):(1)撤销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地级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凉州区。(2)武威市设立凉州区,以原县级武威市的行政区域为凉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大街。(3)武威市辖原武威地区的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凉州区。

2003年末,全市总面积33238平方千米,总人口193.45万人。辖116乡镇(75乡、41镇)、7街道(包括古浪县的1个街道办),55社区、1129村,8199组。

2004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共管辖93个乡镇(包括勘界调整前天祝县的东坪、赛拉隆乡)、8个街道(包括古浪县的1个街道办);79(一说56)个社区,1129个行政村,8199个村民小组。其中,乡52个、镇41个。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威市常住总人口1815059人,其中,凉州区1010295人,民勤县241251人,古浪县388720人,天祝藏族自治县174793人。2014年末,全市共有8个街道、43个镇、50个乡。

2015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5〕94号)批复同意:凉州区撤销金沙乡、怀安乡、河东乡、松树乡、清水乡、下双乡,设立金沙镇、怀安镇、河东镇、松树镇、清水镇、下双镇;民勤县撤销昌宁乡、重兴乡、薛百乡、大坝乡、苏武乡、大滩乡、双茨科乡、红沙梁乡,设立昌宁镇、重兴镇、薛百镇、大坝镇、苏武镇、大滩镇、双茨科镇、红沙梁镇;古浪县撤销永丰滩乡、黄花滩乡、西靖乡,设立永丰滩镇、黄花滩镇、西靖镇;天祝藏族自治县撤销朵什乡,设立朵什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