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历史沿革

西汉时置绵诸、上圭2县。唐为秦州上圭县。元为秦州成纪县。明废成纪入秦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隶甘肃承宣布政使司。民国二年(1913年)2月,秦州直辖地改为天水县,治今天水市区,隶属甘肃省陇南道(不久改称渭川道);三岔厅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设警察分厅。民国16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民国24年(1935年)改为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天水县(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成立天水县人民政府,县治设今天水市,隶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辖原县城及近郊区,县城以外农村为天水县。今麦积区境属天水县。1950年2月,西北军政委负会正式行文批准设立天水市(县级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县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区天水郡村)。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1961年12月,县、市分设,恢复天水县建制,县治设今秦州区天水郡,1962年7月迁北道埠(今麦积城区)。

1984年9月,县级天水市改为副地级市,划原天水市5个乡7个办事处设立秦城区,划原天水县马跑泉、甘泉、麦积、二十里铺、社棠5乡和北道镇设置北道区(二区均为县级建置,时称区公署,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仍组成天水县,县、区均隶天水市。1985年4月,北道区撤销,属地仍归天水县。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和天水县,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秦城、北道两个县级区。原天水县西南部17个乡划归秦城区(今秦州区),其余22个乡镇及北道镇组建北道区。

1996年,秦城区面积2392平方千米,人口58.7万人。辖7个街道、22个乡:大城街道、中城街道、东关街道、七里墩街道、天水郡街道、西关街道、石马坪街道、娘娘坝乡、汪川乡、环城乡、吕二沟乡、杨家寺乡、铁炉乡、秦岭乡、太京乡、中梁乡、关子乡、藉口乡、李子乡、牡丹乡、店镇乡、皂郊乡、华歧乡、天水乡、平南乡、齐寿乡、大门乡、苏成乡、玉泉乡。区政府驻民主西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秦城区常住总人口604070人,其中,大城街道21104人,七里墩街道45545人,东关街道19199人,中城街道14625人,西关街道27797人,石马坪街道31018人,天水郡街道26842人,吕二乡11951人,环城乡11094人,玉泉乡14000人,皂郊乡20750人,中梁乡17065人,太京乡27901人,藉口乡23572人,关子乡23906人,铁炉乡10308人,秦岭乡13915人,牡丹乡24898人,杨家寺乡13882人,华歧乡22242人,天水乡27652人,平南乡36686人,店镇乡13904人,齐寿乡20730人,娘娘坝乡19190人,李子乡6985人,大门乡19884人,汪川乡26857人,苏成乡10568人。

2003年,太京撤乡建镇;……调整后,全区辖7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大城街道、七里墩街道、东关街道、中城街道、西关街道、石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皂郊镇、汪川镇、牡丹镇、关子镇、平南镇、天水镇、娘娘坝镇、中梁乡、秦岭乡、杨家寺乡、华岐乡、齐寿乡、大门乡,40个社区、596个行政村。总面积2442平方千米,总人口63.86万人。

2004年9月30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4]244号)同意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甘肃省政府2004年11月2日批准 甘政函[2004]99号)。2005年1月1日正式更名。

2008年末,全区面积2442平方千米,辖7个街道、10个镇、6个乡,420个行政村,175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9.18万户45.03万人(不含城区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秦州区常住总人口643906人,其中,大城街道26022人,七里墩街道55374人,东关街道24427人,中城街道22587人,西关街道40460人,石马坪街道45964人,天水郡街道45209人,玉泉镇44372人,太京镇24387人,藉口镇31956人,皂郊镇32260人,汪川镇32073人,牡丹镇21104人,关子镇24176人,平南镇36181人,天水镇24819人,娘娘坝镇24044人,中梁乡13590人,秦岭乡11731人,杨家寺乡11510人,齐寿乡14906人,华歧乡18473人,大门乡18281人。

2015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中梁乡,设立中梁镇(甘民复〔2015〕12号);撤销大门乡、杨家寺乡、齐寿乡,设立大门镇、杨家寺镇、齐寿镇(甘民复〔2015〕113号)。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