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历史沿革

靖远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故名。西汉属安定郡祖厉、鹑阴县地。唐为会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属固原州。正统二年(1437年),裁迭烈逊巡检司,于会州地置靖虏卫,属陕西都司,领千户所(1120人为一个千户所)五个,百户所(112人为一个五户所)五十个,辖九个堡。隆庆六年(1572年),靖虏卫始设兵粮道,辖安定、会宁、通渭三县地,境内置千户所。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雍正三年(1725年),靖远卫属巩昌府。雍正八年(1730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乾隆三年(1738年)改属兰州府。同治十三年(1874年)于打拉池分设海城分县,属固原州海城县(今宁夏海原县)。民国元年(1912年),靖远县隶属兰山道,裁撤海城分县,将其属地划归靖远县。民国16年(1927年),靖远县直隶于甘肃省政府。1949年属定西地区。1960年11月属白银市。1963年10月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属白银市。

据清道光《靖远县志》记载,清代靖远卫境域东至白崖子70千米与盐茶厅所属石墙关接界,南至兴靖堡40千米与会宁县所属郭城驿接界,西至车路沟岘55千米与皋兰县所属聂家窑接界,北至塘马窑120千米与皋兰县所属三眼井接界,东南至刘家井80千米与盐茶厅所属八百户(今属宁夏海原县)接界,西南至头寨子70千米与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所属黑庄沟接界,东北至白圪塔80千米与宁夏中卫县所属滚子井接界,西北至锁罕堡120千米与皋兰县所属白芨窝接界。

雍正八年(1730年)改卫为县后,辖三滩豽(糜滩、盐滩、三滩)、九塬(骟马塬、dao(“受”字中“又”改为“丈”)家塬、海都塬、常家塬、大白草塬、小白草塬、若笠塬、三场塬、聂家塬)、十五堡(平滩堡、兴靖堡、冯家堡、尾泉堡、锁罕堡、发裕堡、大庙堡、永安堡、芦沟堡、打拉池堡、芦塘堡、哈思堡、水泉堡、红堡子、陡城堡)、八寨(定戎寨、住家寨、马家寨、苦水寨、四寨、刘家寨、双寨、金坪寨)、一营(太平营)、四十八屯。

1926年,县域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中区:城关、河靖、吴家湾、盐滩、碾子湾、独石头、糜子滩、三角城。西区:中堡、寺儿湾、天字、高崖、古城、北湾、泰安、梁家砂河、上蒋滩、下蒋滩。南区:二十里铺、营防滩、马家滩、南川各村前后寨、西五原、关川。东区:打拉池、乾盐池、万家水、刘家井、种田沟、焦家山、赵家崖、吴家庄、上汉岔、下汉岔、圈黄湾、甜水井。北区:吴家川、西岔、荒草梁、曾家湾、尾泉、一条山、大芦塘、小芦塘、五佛寺、陡城、水泉、黄湾、马缠堡各村、石门川、哈思堡、发裕堡、永安堡、大庙堡、芦沟堡、苦水堡、大红沟、小红沟、兴堡子川。

1933年,靖远县所属黄河以北的老龙湾、砂金坪、五佛寺、大芦塘、小芦塘、一条山、锁罕堡等地划归红水县,将红水县并入景泰县。全县划分为五个区,区下设村。1935年实行保甲制,全县为4区18联保,下设84保877甲。1936年划分为5个区,共31联保,124保,1326甲。第1区辖县城及周边地区,区署设在县城内。第2区辖县域东部地区,区署设在打拉池。第3区辖县域南部地区,区署设在大芦子。第4区辖县域西部地区,区署设在北湾。第5区辖县城北部地区,区署设在大庙。1938年,靖远县仍为4个区。

1940年7月,大区划分为乡镇,取消联保制。原9个乡镇重新划分:乌兰镇改为城关镇,中和乡改为东湾乡,型仁乡改为糜滩乡,南强乡改为河畔乡,勇义乡改为大芦乡,北固乡改为大庙乡,西丰乡分为北湾乡和平堡乡,三角城从型仁乡分出设立三滩乡,东明乡和永安乡名称不变。1941年8月增设陡水乡,全县共设城关镇、糜滩乡、三滩乡、东湾乡、东明乡、大庙乡、永安乡、北湾乡、平堡乡、大芦乡、河畔乡、陡水乡12个乡镇,下辖99保。

1949年解放后,调整靖远、会宁两县之间的插花飞地,将靖远县所辖飞地红堡子、兴靖堡、大羊营、小羊营、冯家堡、宋家河畔、刘家寨、东屯划归会宁县,将会宁县所辖飞地小芦子、皮家湾、常家塬、碾子塬、中沙沟、白茨湾、小水堡、杨梢划归靖远县。靖远县设立7区69乡(厢)。1952年,从第二区分出柴新、苍龙、五合、靖安4个乡,从苍龙乡析出保安乡,从五合乡析出双合乡,从靖安乡析出开龙乡,从第四区分出东宁、芦沟2个乡,从东宁乡析出中滩乡,成立第八区,下辖10个乡,区公所驻地贾寨柯。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