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历史沿革

1965年划揭阳县西部及陆丰县部分地区分置揭西县,因在揭阳县西得名。秦为古揭阳地。东晋咸和六年(311)为东官郡海阳县地,义熙九年(413)为义安郡海阳县地。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潮州义安县(后再改海阳县)地。北宋宣和三年(1121)为潮州揭阳县地。南宋绍兴二~八年(1132—1138),曾随揭阳县并入海阳县。元至元十六年(1350)为潮州路揭阳县地。明洪武二年(1359)为潮州府揭阳县地。

1914年随揭阳县隶属于潮循道,1925年隶属于东江行政委员会。1928年隶属于东江善后委员公署。1932年隶属东区绥晋委员公署。1936年7月隶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在这里建立根据地,1949年7月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在这里成立。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揭阳县隶属潮汕专员公署。

1965年7月,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7次会议决定:以揭阳县的良田、河婆,坪上、龙潭、灰寨、五经富、京溪园、钱坑、金和、塔头、东园、凤江等12个公社和棉湖镇;陆丰县的上砂、五云公社共14个公社和1个镇建置揭西县,成立揭西县人民政府,隶属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2月成立揭西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恢复揭西县人民政府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隶属汕头市。1991年12月改由新成立的地级揭阳市管辖。

1975年2月,划普宁县的贡山、湖西和四乡等3个生产大队归揭西县管辖。1986年12月,撤区建制改乡镇建制;由五云镇划出岭新、保新、陂苏、宝石、岽坑等5个村增设下砂乡。

1996年末,揭西县总面积1352.3406平方千米(本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总人口78.65万人,辖16个镇、4个乡:河婆镇、棉湖镇、上砂镇、五云镇、坪上镇、龙潭镇、南山镇、灰寨镇、东园镇、大溪镇、钱坑镇、金和镇、凤江镇、塔头镇、京溪园镇、五经富镇、下砂乡、良田乡、西田乡、大洋乡。共有32个居委会、279个管理区,1629个村民小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揭西县总人口716789人,其中:河婆镇96781人、棉湖镇90706人、凤江镇62843人、金和镇58711人、五经富镇34618人、上砂镇38115人、京溪园镇38210人、塔头镇36117人、五云镇35687人、钱坑镇37322人、灰寨镇31105人、坪上镇26203人、龙潭镇29022人、东园镇27801人、南山镇24798人、大溪镇21976人、良田乡9419人、下砂乡9257人、西田乡4541人、大洋乡3557人。

2003年,撤销下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五云镇;撤销大洋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五经富镇;撤销西田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良田乡。至此,揭西县辖河婆、龙潭、南山、灰寨、塔头、东园、凤江、棉湖、金和、大溪、钱坑、坪上、五云、上砂、五经富、京溪园16个镇和良田1个乡。

2006年2月6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6]3号)批准:撤销河婆镇,设立河婆街道。

2009年末,揭西县面积136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5个镇、1个乡,38个社区、28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河婆街道霖都大道52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揭西县常住总人口825727人,其中:河婆街道121221人,龙潭镇32795人,南山镇30733人,五经富镇49087人,京溪园镇42250人,灰寨镇36286人,塔头镇42959人,东园镇32980人,凤江镇69127人,棉湖镇99769人,金和镇65062人,大溪镇23102人,钱坑镇39381人,坪上镇36140人,五云镇47669人,上砂镇44871人,良田乡11731人,北山农林场196人,果林场94人,油桐林场75人,高田农场104人,河輋农场25人,县苗圃场70人。

2012年末,揭西县面积1346.5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97.99万人,常住人口83.64万人。辖1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