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紫金县志》电子版,本站略有改动。本站转载目的是为广大行政区划爱好者提供资料。其中“**”为尚不能确定的字或无法输入的字。如需引用相关内容,请以原书为准——www.xzqh.org注)
紫金县境,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秦汉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宋至明代成为汉族之一的客家人聚居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民国3年(1914年),因与福建省延平府的永安县同名而改为紫金县(因县城有紫金山而得名),相沿至今。
位置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连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阳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和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北与河源市郊区交界。东部属韩江流域,中、西部为东江流域。地理坐标:东经114°40'-115°30',北纬23°10'-23°45'。全县境域:东起南岭乡东溪村山蕉窝,西至古竹镇江口村,东西长88.6千米;南起上义镇捲蓬村,北至白溪管理区燕子岩,南北宽64千米。全县面积3627平方千米。
境域 紫金县城与相邻县交界处直线距离及交界线:县城东北26千米中坝镇姜**分水坳、正东24千米敬梓乡伯公坳、东南33千米洋头乡黄砂分水坳分别与五华县的长布、华阳、登**交界,紫五两县交界线长77千米;东南42千米南岭乡庄田林布坳与陆河县南万乡交界,紫陆两县交界线长24千米;东南37千米苏区乡赤溪分水坳、正南32千米九树乡在上乌禽嶂、西南41千米蓝塘镇茜坑杉元坳和63.5千米上义镇捲蓬古田分别与惠东县的高潭、马山、石塘、梁化交界,紫金与惠东两县交界线长127千米;西南58千米好义乡积良杉树坳与惠阳县大岚乡交界,紫金与惠阳两县交界线长41千米;西61千米古竹镇江口村东江河中心线与博罗县观音阁镇交界,紫博两县(于东江河)交界线长26千米;西北45千米临江镇梧峰五里亭(伯公坳)与河源市源城区东埔镇交界,紫金县与源城区交界线长27千米;北9千米白溪佛子坳顶、西北20千米黄塘镇长岌分水坳分别与河源市郊区康禾、若坝交界,紫金县与郊区交界线长74千米。
建置沿革 紫金县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分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于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隶属于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置县经过 永安地域,置县前属归善县古名、宽得两都及长乐县琴江都,是归善、长乐两县边远之地。地处海丰、河源等县边界。境内磜头山、天字嶂、乌禽嶂、武顿等山,层峦叠嶂、绵亘险阻、犄角相应。明朝中期起就有起义之众聚集于此。据《永安县三志》记载,明弘治九年(1496年),黄恭长等“据羊角山与莲塘、包溪、塘坑立四寨”聚众起义,“归善主簿杨文积等击破之”。嘉靖三年(1524年),桃子园(今属义容镇)人李文积聚众买马、习练武艺、夺占富豪田地,“官兵逐捕,久弗克”。归善、长乐两县官府均感鞭长莫及,报请都御史张 出动达、汉两军,捕杀千余,终被镇压。明朝后期,土地兼并日趋激烈,赋役愈趋繁重,人民纷纷起义。嘉靖廿九年(1550年),青溪磜头山爆发以杨立(福建上杭县人)为首的矿工起义,岭东兵备尤瑛多次派重兵镇压,并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捕杀杨立,但起义烈火屡扑不灭。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起义之火又在东、西两江愈演愈烈,参加者大群数千、小群数百,凡数十百群,随和建号者不可胜数,活动范围东至兴宁、长乐、程乡(梅县)、揭阳,北至河源、龙川,西至博罗,南至海丰,归善(惠阳)及东莞。他们以古名、宽得、琴江三都为大本营,攻城堡、杀官吏,使当地官府束手无策。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琴江、古名都士人黄迁谢上表,叶春秀、黄让等上书伸威道副使方逢时,以归善县宽得、古名都及长乐县琴江都设县,以求安靖,因乌石守令郭文通不同意而搁置。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朝廷下诏,进行第五次征剿。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总兵俞大猷、游击将军魏宗瀚、参将王诏等分兵三路,开往磜头山等地镇压义军。先后捕杀了东江起义首领龙迪、李乌蛇,西江起义首领伍端、王西桥等。至翌年,吴桂芳认为“贼平”,会同赣南都御史吴百朋、巡按广东御史王用祯等联合上奏朝廷,请求置县;归善举人叶春及应诏也上书25篇请置县“剿匪”;隆庆二年(1568年),岁贡黄迁(嶂下人)赴京再次上奏朝廷乞请置县。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下旨,割归善县的古名都(即现紫城镇、附城、乌石、九树、瓦溪、九和、蓝塘、风安、好义、上义等乡镇地域)、宽得都(即现青溪、义容、古竹、临江、柏埔及黄塘等乡镇地域)和长乐县的琴江都(即现龙窝、洋头、苏区、南岭、中坝、水墩、敬梓等乡镇地域)置县,取县名为永安,意即从此永远安定。以乌石约安民镇为县治(现属紫城镇)。
行政区划 (见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