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历史沿革

(以下根据《福州市志》《福清市志》等整理 xzqh.org)

1949年9月20日,全县建立7个区。第一区,辖仁义乡;第二区,辖海口镇;第三区,辖龙田镇、化北乡、江德乡;第四区,辖高山镇、化南乡、平化乡、东瀚乡;第五区,辖渔溪镇、光贤乡、江阴乡;第六区,辖东张镇;城关区,辖玉融镇。【划为玉融、东张、海口、渔溪、龙田、高山6镇和仁义、江得、光贤、江阴、平化、东瀚、化南、化北8乡】

1950年8月,设9个区,辖5镇、125乡、6街、1390村。一区:区址音西溪前,辖16乡,157村。二区:区址海口镇,辖17乡、1镇,113村。三区:区址龙田镇,辖19乡、1镇,136村。四区:区址高山镇,辖15乡、1镇,209村。五区:区址渔溪镇,辖19乡、1镇,227村。六区:区址东张镇,辖10乡、1镇,244村。七区:区址三山乡,辖18乡,158村。八区:区址田头乡,辖10乡,71村。城关区:区址一拂街,辖1乡,75村、6街。

1952年7月,全县划为15个区,辖5个镇、129个乡、1340个村、6街。第一区:区址音西溪前,辖音西乡(4)、西亭乡(11)、南宅乡(6)、宏路乡(9)、金斗乡(16)、东田乡(15)、瑶峰乡(10)、刘下乡(17)、云中乡(24)、洋埔乡(25)、县笼乡(32)。第二区:区址海口镇,辖海口镇(11)、仙游乡(5)、牛宅乡(2)、石溪乡(8)、柏渡乡(6)、东阁乡(3)、城里乡(7)、岑兜乡(10)、塘头乡(5)。第三区:区址龙田草埔墩,辖龙田镇(6)、上薛乡(5)、东营乡(5)、积库乡(9)、闻读乡(5)、东壁乡(9)、东施乡(5)、东庭乡(7)、上苍乡(10)。第四区:区址高山水陆街,辖高山镇(16)、后安乡(8)、后地乡(13)、院西乡(15)、官厅乡(10)、龙潭乡(5)、东盛乡(8)、江厦乡(15)、东陈乡(17)。第五区:区址县圃乡前亭村,辖渔溪镇(1)、上郑乡(10)、朱里乡(17)、牌边乡(18)、县圃乡(11)、后海乡(19)、上张乡(10)、双墩乡(8)、油塘乡(15)、上迳乡(13)、后朋乡(8)。第六区:区址过洋村,辖东张镇(5)、上店乡(17)、磨石乡(19)、下施乡(13)、墩头乡(6)、尚里乡(7)、过洋乡(3)、玉井乡(14)、下田乡(18)、道桥乡(19)、玉林乡(54)、双金乡(9)。第七区:区址三山村,辖坑边乡(8)、薛港乡(12)、海瑶乡(6)、钟厝乡(10)、嘉儒乡(13)、安峰乡(20)、浔前乡(5)、三山乡(17)、瑟江乡(5)。第八区:区址田头乡塘边村,辖大厝乡(18)、山下乡(14)、田头乡(7)、赤厝乡(7)、下石乡(5)、沙塘乡(6)、高局乡(5)、潘厝乡(10)、洋门乡(9)、沾泽乡(4)。第九区:区址新厝乡岭边村,辖风迹乡(15)、东漈乡(10)、漆林乡(7)、福山乡(6)、界下乡(6)、新厝乡(10)、东刘乡(5)、下里乡(11)。第十区:区址瑞亭乡后山顶村辖:观石乡(8)、东桥乡(5)、松潭乡(8)、里美乡(4)、瑞亭乡(3)、玉塘乡(2)、石井乡(14)、苍霞乡(13)、周尧乡(16)。第十一区:区址城头乡大厝村,辖:梁厝乡(4)、南田乡(9)、山新乡(6)、峰前乡(4)、城头乡(3)、中山乡(11)、星桥乡(1)、首溪乡(12)、五龙乡(5)、七社乡(17)。第十二区:区址江镜村,辖江镜乡(1)、南谢乡(12)、东宵乡(7)、芦张乡(6)、林厝乡(11)、陈厝乡(6)、吴塘乡(5)、南华乡(12)、玉瑶乡(8)、**下乡(4)。第十三区:区址港头村,辖泽岐乡(7)、芦华乡(5)、东元乡(7)、玉仑乡(9)、港头乡(2)、沁塘乡(10)、后卓乡(10)、高岭乡(10)、瞻阳乡(8)。第十四区:区址东瀚村,辖山后乡(13)、陈庄乡(18)、莲峰乡(16)、北盛乡(5)、东瀚乡(11)、大丘乡(17)、西江乡(6)、大壤乡(9)。第十五区:区址何厝巷,辖锦云街(14)、西文街(11)、北大街(18)、一拂街(11)、小桥街(11)、西大街(6)。(括号里数字为各乡镇所辖村、街数)

1955年2月,第十三区港头乡改为港头镇,撤销3乡,增设25乡,仍划为15个区,辖6镇、151乡、1405村、6街。第一区,撤销刘下乡,增设前亭、埔尾、新局、溪头等4乡;第三区,增设前林、西坑2乡;第四区,撤销后地乡,增设北坑、西郑、坑柄等3乡;第五区,增设洋中乡;第六区,撤销双金乡,增设双溪、金支、王坑、波兰、三星等5乡;第七区,增设泽朗、江厝2乡;第十区,增设霞楼乡;第十一区,增设上岭乡;第十二区,增设锦尾乡;第十三区,增设东林、岭头2乡;第十四区,增设沙玉、西安、下寮(楼垅)等3乡。

1955年9月,全县15个乡镇调整为1镇11个区,各区以区公所所在地命名。辖150乡、6镇、1405村、6街。茶亭区:区址茶亭,辖原一区14乡及十区7乡(玉塘、苍霞、霞楼、石井、周尧、观石、瑞亭),共21乡、161村。海口区:区址海口,辖原二区8乡、1镇及十区3乡(松潭、东轿、里美),共11乡、1镇、63村。龙田区:区址龙田,辖原三区10乡(西坑乡撤销)、1镇及十三区5乡(芦华、东元、沁塘、玉仑、岭头)、1镇(港头),共15乡、2镇、62村。高山区:区址高山,辖原四区10乡、1镇、107村。渔溪区:区址渔溪,辖原五区11乡、1镇及九区8乡,共19乡、1镇、198村。东张区:区址东张,辖原六区15乡、1镇、182村。三山区:区址三山,辖原七区11乡及十三区5乡(泽岐、后卓、高岭、占阳、东林),共16乡、164村。江阴区:区址江阴,辖原八区10乡、85村。城头区:区址城头,辖原十一区11乡、72村。东瀚区:区址东瀚,辖原十四区11乡、94村。江镜区:区址江镜,辖原十二区11乡、72村。城关镇:辖原十五区6街。

1956年4月,全县划为1个县辖镇、6区,辖64乡、5镇、4个居委会、1405村。茶亭区:区址茶亭,辖宏路、音西、霞楼、县笼、屿边、云中、玉峰等7乡,168村。海口区:区址海口镇,辖海口镇及牛宅、东阁、东轿、柏渡、山新、城头、星桥、五龙、七社等9乡,128村。龙田区:区址龙田镇,辖龙田镇及东营、东壁、芦华、港头、上薛、上苍、东陈、占阳、江镜、南谢、玉瑶、吴塘等12乡,134村。高山区:区址高山镇,辖高山镇及院西、龙潭、江厦、岭下、山后、陈庄、莲峰、东瀚、大丘、坑边、海瑶、安峰、沁前、泽岐、大扁等15乡,365村。渔溪区:区址渔溪镇,辖渔溪镇及上郑、凤迹、东漈、福山、新厝、下里、上张、上迳、洋中、大厝、山下、田头、下石、潘厝等14乡,283村。东张区:区址东张镇,辖东张镇及上店、下施、尚理、玉井、玉林、双溪、道桥等7乡,182村。城关镇:区址城关,辖瑞亭乡及北大、锦云、西大、一拂等4街,145村、4居委会。1956年5月15日,民国元年划给平潭县辖的大扁岛,划归福清县管辖。

1958年3月15日,撤销东张区,改设1镇3乡,即:东张镇(由东张、玉井、尚理合成)和上店乡(上店、下施合成)、道桥乡(道桥、双溪合成)、玉林乡,直属县辖。同年4月,永泰县的东山、善山、一都3乡合并称一都乡,面积85.76平方千米,划归福清管辖。9月6日,茶亭区与城关镇合并称城关乡,海口、龙田、高山、渔溪等4区改为乡,东张镇及上店、玉林、道桥、一都4乡合并称东张乡。全县设6乡,同时成立6个公社,建立123个生产大队:城关乡(公社)设17个大队,乡(社)址小桥街;海口乡(公社)设19个大队,乡(社)址海口镇;龙田乡(公社)设24个大队,乡(社)址龙田镇;高山乡(公社)设22个大队,乡(社)址高山镇;渔溪乡(公社)设29个大队,乡(社)址渔溪镇;东张乡(公社)设12个大队,乡(社)址东张镇。

1959年4月,全县6个公社划为61个工作片,辖288个生产大队:城关公社设宏路(9)、音西(5)、西郑(4)、卫星(4)、东田(4)、霞楼(6)、县笼(4)7个工作片;海口公社设七社(6)、五龙(7)、星桥(3)、山新(7)、城头(3)、柏渡(5)、海口(6)、东佑(4)、东阁(6)9个工作片;龙田公社设龙田(8)、上薛(3)、上苍(5)、西亭(7)、南宵(4)、吴塘(6)、江镜(9)、芦华(6)、占阳(6)、港头(7)、东营(8)11个工作片;高山公社设大丘(2)、陈庄(2)、东瀚(4)、山后(5)、高山(6)、院西(4)、沙埔(6)、江厦(6)、虎邱(7)、薛港(4)、三山(8)、安峰(4)、海瑶(5)13个工作片;渔溪公社设洋中(2)、前宅(3)、上迳(4)、上张(3)、上郑(6)、东漈(3)、新厝(4)、福山(3)、大厝(3)、山下(3)、沾泽(3)、潘厝(2)、下里(2)、下石(2)、凤迹(1)15个工作片;东张公社设洋下(3)、墩头(4)、东张(6)、道桥(7)、玉林(3)、一都(5)6个工作片。(括号里数字为各工作片所辖大队数)

1961年7月,全县调整为城关、音西、阳下、海口、城头、龙田、江镜、港头、高山、三山、东瀚、渔溪、上迳、新厝、江阴、东张、镜洋、一都等18个公社。

1964年4月29日,设城关、渔溪、龙田、高山、海口、东张等6镇,城关镇为县辖,其他5镇由所在地公社管辖。是年,全县辖18个公社,414个大队:城关公社辖7个大队;音西公社辖34个大队;阳下公社辖24个大队;海口公社辖25个大队;城头公社辖31个大队;龙田公社辖39个大队;江镜公社辖25个大队;港头公社辖31个大队;高山公社辖42个大队;三山公社辖34个大队;东瀚公社辖13个大队;渔溪公社辖19个大队;上迳公社辖15个大队;新厝公社辖12个大队;江阴公社辖19个大队;东张公社辖19个大队;镜洋公社辖19个大队;一都公社辖6个大队。

1970年5月11日,音西公社改名宏路公社,社址由城关迁往宏路,其中原音西公社管辖的瑞亭、霞楼、苍霞、朝阳、东南、安民、松峰、松潭、玉塘、倪埔、龙东、玉峰、东刘、石井14个生产大队划归城关公社管辖。

1978年10月8日,城关公社改称城关镇;宏路公社划分为音西、宏路两个公社。城关镇辖4个大队;音西公社辖24个大队;宏路公社辖19个大队。1981年4月1日,城头公社划出8个大队成立南岭公社;高山公社划出21个大队成立沙埔公社。是年,全县辖1镇、20个公社,422个大队。

1984年9月5日,高山、龙田、海口、渔溪、宏路等5个公社改为镇;9月26日,阳下、音西、南岭、城头、镜洋、一都、东张、江阴、上迳、新厝、港头、江镜、三山、沙埔、东瀚等15个公社改为乡;12月25日,东张乡改为东张镇,同时建立高山、龙田、海口、渔溪、东张、宏路6个镇居民委员会。1985年3月18日,城关镇改称融城镇。是年,全县辖7个镇、14个乡,440个村(居)委会,1817个自然村。

1991年11月8日,音西、江阴、城头、江镜、三山等5个乡改为镇。1992年5月5日,撤销融城镇,设立融城街道;7月22日,港头、东瀚、沙埔、阳下、上迳、新厝等6个乡改为镇。是年全市辖1个街道、17个镇、3个乡,447个行政村和居委会。1993年镜洋乡改为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