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历史沿革

清流,古属黄连峒。周、春秋末为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东汉属会稽南郡。三国属建安郡。晋为新罗县,地属晋安郡。隋开皇(581~600年)时并入邵武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属汀州府龙岩县。后唐为长汀、宁化两县地,属汀州府。五代初属闽王,后属南唐。后晋,归属宁化麻仓里,设清流驿。

宋元符元年(1098年),划宁化6团里、长汀2团里置清流县,以“溪流回环清澈”故名,属汀州府。县治设坊郭里。绍定元年(1228年),撤销县建置。清流境域为东西170里,南北200里。东至南剑州沙县界110里,以龙安为界;西至宁化县界20里,以草鞋岭为界;南至宁化县界15里,以百步岭为界;北至宁化县界20里,以金船岭为界;东南至连城县界100里,以上琴坪为界;东北至南剑州将乐县界130里,以覆船冈为界;西北至宁化县界30里,以大船岭为界。

元至元八年(1271年)复置清流县,属汀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流属汀州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2里置归化县(今明溪),清流境域“自南而北有150里,自西而东有130里”。清代仍属汀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清流属福建省西路道,民国3年属汀漳道(道所龙岩)。民国21年,清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清流属中央苏区,直至民国23年红军北上抗日。民国23年,清流属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翌年10月,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翌年7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所永安)。清道光至民国间,清流境域:东至永安200里,以大岭顶为界;西至宁化县,以金钱隘为界;南至连城县135里,以上琴坪为界;北至归化县,以五通凹为界。

1950年2月22日,清流解放,清流属福建省政府永安专员公署。1956年5月,并入龙岩专员公署。1959年2月,清流、宁化合并,称清宁县。罗坊、塘前公社分别划归永安、连城管辖。1961年6月6日(9月批准)恢复清流县建置,属龙岩专员公署。1963年5月,属三明专员公署。1968年,属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11月7日,成立清流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28日,清流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清流县政府,仍属三明专员公署。1983年4月至今,属三明市管辖。

1970年,清流县辖城关镇、城关公社、林畲公社、温郊公社、嵩溪公社、嵩口公社、余朋公社、田源公社、沙芜公社、里田公社、长校公社、赖坊公社、邓家公社、灵地公社、李家公社,115个大队。

1984年,清流县辖龙津镇、嵩口镇、嵩溪镇、林畲乡、温郊乡、沙芜乡、东华乡、赖坊乡、邓家乡、灵地乡、李家乡、长校乡、里田乡、田源乡、余朋乡,共有5个居委会、108个村委会。

1992年,清流县总面积1825平方千米,共有28474户139616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辖龙津、嵩溪、嵩口、灵地、长校5个镇和东华、温郊、林畲、田源、沙芜、赖坊、余朋、邓家、李家、里田10个乡,111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873个村民小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清流县常住总人口135669人,其中:龙津镇21822人,嵩溪镇15590人,嵩口镇15427人,灵地镇6142人,长校镇11278人,东华乡9279人,温郊乡4078人,林畲乡9522人,田源乡6019人,沙芜乡3841人,赖坊乡7835人,余朋乡5635人,邓家乡4990人,李家乡8785人,里田乡5417人。

2003年末,清流县户籍人口14.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9万人。辖5个镇、10个乡:龙津镇、嵩口镇、嵩溪镇、灵地镇、长校镇、东华乡、林畲乡、温郊乡、余朋乡、沙芜乡、赖坊乡、邓家乡、李家乡、里田乡、田源乡。

2006年9月25日,省政府(闽政文[2006]441号)批复同意撤销东华乡,并入龙津镇,镇政府驻现东华乡政府驻地长兴南街17号。2007年12月14日,省政府(闽政文[2007]438号)批复同意撤销邓家乡,并入灵地镇,镇政府驻现灵地镇政府驻地(群英街52号)(12月28日明政文[2007]177号)。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8个乡:龙津镇、嵩溪镇、嵩口镇、灵地镇、长校镇、温郊乡、林畲乡、田源乡、沙芜乡、赖坊乡、余朋乡、李家乡、里田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清流县常住总人口136248人,其中:龙津镇38741人,嵩溪镇15148人,嵩口镇15322人,灵地镇9868人,长校镇10438人,温郊乡3792人,林畲乡8962人,田源乡6081人,沙芜乡3586人,赖坊乡7353人,余朋乡4729人,李家乡7601人,里田乡4627人。

(参考资料有《清流县志》、《三明市志》等)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