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历史沿革

(以下摘录自“寿县政府网”等网站)

寿县在唐虞时属扬州,禹因唐虞,建六国于淮南。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据《通典》记载,寿县安丰为春秋六国,系皋陶所封之地。周为州来国地。春秋楚邑。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成为吴季札的封地。公元前493年,楚昭王伐蔡,蔡昭侯求救于吴,为便于驰援,吴王建议昭侯迁都于吴地州来(今凤台县),遂为蔡侯重邑。公元前447年,楚惠王乘吴越争霸无暇助蔡之机而灭蔡,又复属楚。《史记·楚世家》记载,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这是史书最早出现“寿春”名称。秦统一六国,置寿春县,属九江郡,郡治设寿春。

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都寿春(《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但不久即以谋反罪将其处死。继封自己的小儿子刘长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除,属九江郡,寿春为郡治。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属扬州部。东汉,属扬州九江郡,辖寿春、下蔡两县。扬州刺史袁术治所设寿春。后袁术称帝,亦于寿春建都。三国时,曹操击败袁术,寿春属魏之九江郡,治所设寿春。

晋时历为扬州和淮南郡、豫州之寿春郡治所。孝武帝为避郑太后(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宋书·武帝纪》记载,刘裕做宋王时曾以此地为王都。南朝宋,一度改寿阳县,置睢阳县,为豫州治所。这一时期,境界来去无常,诚如《旧唐书·地理志序》所说:“南北分争,何暇疆理,三百年间,废置不一。”

隋开皇八年(588年)为伐陈军事需要于寿春置淮南行台省,翌年平陈后撤行台省,置寿州总管府。唐时属淮南道,武德三年(620年)改为寿州,州治设寿春,初辖寿春、安丰两县,后增辖霍邱、霍山、盛唐(今六安)三县。五代十国时,吴国以寿县为忠正军,南唐以寿州为清淮军。显德四年(957年)三月,后周攻克南唐所属寿州,周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为治所,而复其军为忠正军。宋高宗南渡重又恢复旧治。

宋时历属淮南路、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以后,同时为寿春府治和安丰军治。金朝时属南京路【本站注:有网友指出“北宋时期,寿县并不是寿春府治所,寿春府治所在淮河以北的下蔡县。南宋时期,寿县在淮河南岸,属于南宋,不属于金朝。金朝南京路境内也有个寿州,但驻地在下蔡县,而不是寿县。”求确证】。

元时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后属安丰路总管府,治寿春。明初置寿春府,属江南行省,不久改为寿州,属江南行省临濠府,继之先后直隶中书省、隶中立府、隶凤阳府,均称寿州。清初依明制。康熙六年(1667年)分置凤台县,县治初设寿州城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县治移于下蔡镇,“城外东门以北及北门外皆以城濠为界,内属州,外属县”(清光绪《凤台县志》)。

1912年改寿州为寿县,先后属安徽省淮泗道、皖北道。1928年废道直属安徽省。1932年划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和保安司令部均设此。1938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同年七月被日军侵占,县政府迁往城南保义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县政府返回县城,沿袭至今。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